食安新焦點|非營養性甜味劑有助控制體重? 食安中心:仍有爭論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12/16 09:00

最後更新: 2024/12/16 15:10

分享:

分享:

不少人對甜味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渴望,這種偏好跨越了年齡和文化。從歷史上看,我們的祖先依靠存在於水果、蜜糖和其他植物中的天然糖的甜味得到能量及重要營養素。由於飲食現況的改變,部分人轉為食用低熱量或不含熱量甜味劑(即非營養性甜味劑)作爲糖的代產品,以期減少熱量攝取量或控制血糖水平。以下內容將會介紹部分非營養性甜味劑。

非營養性甜味劑的興起

糖精是世界上第一種人造甜味劑,是在十九世紀偶然發現的。糖精的甜度比蔗糖(砂糖)高約200至700倍。糖精不含熱量,它為希望滿足對甜食的喜愛而不想有糖帶來的熱量負擔的人士提供了代替品。糖精迅速大受歡迎,特別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糖供應短缺的時候。然而,糖精以其苦澀的餘味而聞名,這限制了其在食物中的應用。

繼糖精面世後,另一種不含熱量甜味劑環己基氨基磺酸在1937年被發現。環己基氨基磺酸的甜度比蔗糖高約30倍。雖然環己基氨基磺酸的甜度不及糖精,但卻能與糖精配搭得當。環己基氨基磺酸與糖精混和後,可中和糖精帶來的相關苦澀餘味,使該混合物比兩者各自單獨使用更可口。

天冬酰胺是另一種經典甜味劑,於1965年發現。天冬酰胺由兩個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組成,每克含4千卡的熱量,與蔗糖相同。不過,由於天冬酰胺的甜度比蔗糖高約200倍,只需在食物内加入少量便可代替砂糖達到預期的甜度,因此實際上是非營養性甜味劑。天冬酰胺的缺點之一是不耐熱,加熱後會失去甜度,因而在烘培食品中的使用受到限制。此外,天冬酰胺會對苯丙酮酸尿症患者造成風險。苯丙酮酸尿症是一種遺傳病,由於患者體內不能正常分解苯丙氨酸氨基酸,以致在體內積聚,達到可能影響健康的水平,並會令腦部嚴重受損。因此,有關人士應細閲配料表,查看是否含有天冬酰胺並避免攝入。

最新發明:愛得萬甜

天冬酰胺面世後,食物業紛紛要求研製第二代具有較佳特性(包括耐熱度較高和甜度較高)的「以氨基酸為原料的」甜味劑。1980年代研製出的紐甜和2008年研製出的愛得萬甜是兩種不含熱量的天冬酰胺類似物。

紐甜由天冬酰胺衍生,甜度比蔗糖高約7,000至13,000倍。紐甜耐熱,因此適用於烘培食品。

愛得萬甜是天冬酰胺的衍生物,以天冬酰胺和香蘭素(一種香草豆莢的提取物)生產,但一般來説比天冬酰胺耐熱。愛得萬甜已通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的安全評估,是最新列入《食物添加劑通用標準》內的非營養性甜味劑。

雖然紐甜和愛得萬甜是天冬酰胺的衍生物,但專家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正常使用紐甜和愛得萬甜而產生的苯丙氨酸不會對苯丙酮酸尿症患者造成明顯影響。

其他非營養性甜味劑

此外,非營養性甜味劑也包括醋磺內酯鉀、縮二氮酸基胺、天冬酰胺–醋磺內酯鹽和三氯半乳蔗糖,以及部分植物提煉的選擇如甜菊醇糖苷及索馬甜。這些甜味劑均已經過專家委員會評估,評定為可在食物中安全使用。

部分非營養性甜味劑多年來的歷史(不按比例)

非營養性甜味劑有助控制體重嗎?

儘管非營養性甜味劑有其好處,並且其安全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對於健康及體重控制的影響仍然存在爭論。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就非糖甜味劑的使用發布的最新指引建議,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劑作爲控制體重或減低非傳染病風險的方法。這點正正凸顯了全面審視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減低甜度較爲平衡的做法,是選擇含有較少或沒有添加糖或甜味劑的食物和飲品。消費者應仔細參閱食物標籤,以作出符合健康目標而又有依據的選擇。

TOPick與食物安全中心合作,提供最新的食物安全資訊,「食安新焦點」逢每月的第一及第三個星期一早上九時刊出,以上資訊均由食物安全中心提供。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